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64178/96951 (66%)
造访人次 : 9386201      在线人数 : 346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淡江大學機構典藏 > 體育事務處 > 研究報告 >  Item 987654321/127383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27383


    题名: 游泳教學之創新與反思-建構蛙泳最佳學習路徑
    作者: 黃谷臣
    关键词: 規則空間模型、學習關聯、動作技能學習
    日期: 2021-08-17
    上传时间: 2025-05-28 12:05:34 (UTC+8)
    出版者: 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
    摘要: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討教學路徑對於學習成效之影響,並嘗試由理論推導的過程找出最佳學習路徑。方法:共有40名學生參與本研究,研究採二階段進行,首先依據規則空間模型的評量分析流程共推導出六條合理的學習路徑,邀請六位游泳教學者建構蛙式動作關聯矩陣及動作技能評分,經演算後得到「適應水性→手臂動作→呼吸換氣→腿部動作」的學習關聯值 (Learning Relation Value, LRV)最高,為理論之最佳路徑。在教學實證階段,學生隨機分成六組,並依不同學習路徑進行教學活動,教學採平衡對抗設計,於課前進行前測、第3、6、9及11週分別進行學習成效測驗,以攝影方式記錄各階段蛙式15公尺動作影像,將影像編碼後由六位游泳教學者進行評分,將所得資料以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進行分析,以驗證不同路徑的學習效果。結果:(一)評分者間對於動作評分有顯著相關,但一致性並不高 (Kendall W=0.397, p< 0.05)。(二)蛙泳的技能表現隨著學習時間的增加,而展現其學習成效,但不會因為學習路徑而有所差異;此結果與理論推導的結果不符。(三)就學習曲線而言,以B路徑(H0適應水性→H1手臂動作→H3呼吸換氣→H2腿部動作)和D路徑(H0適應水性→H3呼吸換氣→H2腿部動作→H1手臂動作)的學習較佳。結論:將認知診斷理論應用於技能學習具體可行,透過規則空間模型的方法可以推導出最佳學習路徑,將有助於學生的適性學習。
    關聯: 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
    显示于类别:[體育事務處] 研究報告

    文件中的档案:

    没有与此文件相关的档案.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TAIR相关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