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機構典藏:Item 987654321/126141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64178/96951 (66%)
造访人次 : 9433934      在线人数 : 9610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26141


    题名: 天清浪高饗宜蘭:風土‧人文‧鐵道
    作者: 林呈蓉
    日期: 2024-08-10
    上传时间: 2024-09-04 12:05:22 (UTC+8)
    出版者: 五南圖書, 台北市,台灣
    摘要: 宜蘭的拓墾歷程可謂是臺灣開發史的一個縮影,作為東臺灣的起點,在一片水鄉澤國表象下,宜蘭的拓墾經驗充滿著困頓、衝突與挑戰。

      族群衝突與水患頻仍一直都是宜蘭社會的夢靨,前者有拓墾巨擘陳輝煌坐鎮,而後者則從幫辦臺灣撫墾大臣林維源在宜蘭督辦開闢河道墾田萬畝為始,舉人李春波於羅東堡興建水圳,俾使礫地變良田;貢生李紹宗鳩眾合資拓墾員山庄大湖埤,闢水田180甲招佃耕作,化沼澤為良田;首任宜蘭廳長西鄉菊次郎則排除萬難建設逾1,698公里的防洪堤防,免除宜蘭川兩岸居民的惡水夢靨;而連兩位前縣長陳進東與李鳳鳴的治山防洪策得當,不僅解決三星鄉與冬山河的水患夢靨,更使宜蘭成為臺灣島上少數不受土石流所苦的縣市。這些歷史進程亦成為涵化「宜蘭精神」的價值驅動。

      觀照「天清、浪高、饗宜蘭」的過程,面對各種可能的變局,逐步生成淡定應對、不畏挑戰、彌合衝突、堅定信念、務實以對、樂觀進取的人文特質,蘭陽的風土造就宜蘭社會的韌性與精粹。

      透過閱讀宜蘭,品味百年來臺灣社會的光彩榮耀與精神價值;更重要的是,原來歷史與我們的距離並不遠。
    關聯: 初版
    显示于类别:[歷史學系暨研究所] 專書

    文件中的档案:

    没有与此文件相关的档案.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TAIR相关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