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機構典藏:Item 987654321/125941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64191/96979 (66%)
造访人次 : 8254537      在线人数 : 7994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25941


    题名: 清代重慶城的「坊」與城市管理
    作者: 吳景傑
    关键词: 重慶城;坊廂;巴縣檔案;地理資訊
    日期: 2022-12
    上传时间: 2024-08-12 12:05:43 (UTC+8)
    摘要: 本文透過城市治理的角度,嘗試藉由清代四川重慶府巴縣縣城「重慶城」與「坊」的分區方式為例,探究官方對於城市進行分區的動機與功能。由於這些坊的實際範圍與分界目前尚無研究,因此本文藉由「清代四川巴縣衙門檔案」與歷代《巴縣志》,收集重慶城內有助於定位各坊方位的地理資訊,再搭配「新測重慶城全圖」、「增廣重慶地輿全圖」、「渝城圖」等清末與民國的地圖,結合已知的街道與地標,考證出對應的坊名,具體呈現清代重慶城內各坊的分區。本文認為清代重慶城分布著多種官方與非官方的分區方式,由於重慶城人口流動快速,坊的劃分有助於配置坊捕以防治犯罪與緝捕犯人,按現地實況設置的柵欄也能管制夜間人員進出。但坊的分區方式並非民眾慣用,反而是以大樑子為界的上、下半城直至近代仍為重慶城居民所使用。「黨」則是以坊為基礎的鄉約組織,本文也透過對於坊的考證,推翻既有研究認為以城門方位區分「朝天黨」、「儲奇黨」的方式,而是截然地將重慶城分為平整的上下兩區。而重慶城受限於城牆的限制,使得城市空間發展陷於停頓,直至民國時期拆除城牆之後才產生城市中心轉移的變化,影響城市分區與治理。
    關聯: 東吳歷史學報 42,頁103-146
    显示于类别:[歷史學系暨研究所]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清代重慶城的「坊」與城市管理.html0KbHTML109检视/开启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TAIR相关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