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62830/95882 (66%)
造訪人次 : 4062507      線上人數 : 438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25223


    題名: 宋代州縣長吏的舉留
    作者: 林煌達
    關鍵詞: 舉留;借留;長吏;民意;士人;待闕
    日期: 2023-09
    上傳時間: 2024-03-08 12:07:16 (UTC+8)
    出版者: 淡江大學歷史學系
    摘要: 地方民眾為表揚長吏的善政,會銜名列狀向朝廷乞請借留長吏續任。不過,就借留者的身分而言,唐宋還是存有一些差異。在唐代,原由耆老、吏人等階級為主,逐漸擴及至僧道、將吏僚屬;至宋代,限制將吏僚屬的借留權,改由寄居官員、進士等士紳參與舉留活動,反應出唐宋地方社會領導者身分的不同性。舉留長吏,既是地方民情輿論的要求,也是久任官員理想的做法。州縣長吏若遷轉太快,勢必不利於地方政務的推動,且造成吏卒的送往迎來,浪費公帑。若讓賢能的地方長吏得以久任其職,不但有利政務的運做,百姓也得以安居樂業。然宋廷在聽取民意的同時,必須瞭解被舉留的長吏是否真有善政,制定一套完整的稽核、審查制度。地方士民在銜名列狀中,明確列舉長吏的善政,候監司巡視該地時,才能向部使者陳請借留;監司審核後保薦申報給朝廷,經尚書省、吏部審查,由皇帝做出最後的裁量。不依此程序舉留者,會受到相對的懲處。然而,隨著入仕人數的增加,使得現有職闕不足以注授待闕者,造成部分的地方長吏利用舉留機制,謀取本身的資序職闕,威迫民眾至京師或監司借留,或與有力人士者相互勾結。對此形勢,宋廷只能不斷修改既有的規定,並加強對被借留長吏政績的察核,以因應實際及理想上的需求。
    關聯: 淡江史學 35,頁1-32
    顯示於類別:[歷史學系暨研究所]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