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機構典藏:Item 987654321/12515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64201/96996 (66%)
造訪人次 : 8004073      線上人數 : 2573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25157


    題名: 對話理論—博物學式的建築設計操作
    其他題名: Dialogism: An Operational Design of Architecture through Natural History
    作者: 顏亮平
    關鍵詞: 對話理論;設計操作;博物學
    日期: 2023-12
    上傳時間: 2024-03-07 12:05:21 (UTC+8)
    出版者: 臺灣建築學會
    摘要: 本論文在闡明吾人以「對話理論」作為設計教學之理論,以博物學作為對話理論的操作方法的設計教學。藉由Bakhtin對話理論中的多聲道與複調的觀點,讓學生在設計操作的過程中不斷思索議題、策略、概念與設計間之關係,藉由對話的過程來產生多元的視角與立場,以及理解社會環境與建築設計的對象,並藉此確立自我意識、自身的立場與態度來進策略的擬定與設計發展。設計教學的案例一方面以博物學(自然史)的調查研究方法介入,在訓練中建立學生對自然環境、社會文化的認知體系;另一方面藉由與自然環境、社會文化的對話,進行建築設計操作。此為以研究導向為基礎而發展的設計操作理論,以連接建築理論、在地知識與建築設計。透過不同與多重的他者對話,「對話理論」一方面避免Rapoport所認為之設計者服務使用者的(二元對立)立場,或是在社區營造中設計者角色的壓抑;另一方面再現「在地知識」的複雜性、多元性以及歧異性。藉以在「在地」與「全球」之外、探詢其他新的設計可能性。
    關聯: 建築學報 126_S, p.1-20
    DOI: 10.53106/101632122023120126007
    顯示於類別:[建築學系暨研究所]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69檢視/開啟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