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62567/95223 (66%)
造訪人次 : 2524637      線上人數 : 210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23730


    題名: 情緒空間運算化模型建構之研究
    其他題名: Study in Building a Computational Model of Emotional Space
    作者: 賴怡成;翁嘉䅿;黃敏懿;邵才獻
    關鍵詞: 情緒空間;情緒;互動;腦波儀;運算模型
    日期: 2022-06-18
    上傳時間: 2023-04-28 19:18:45 (UTC+8)
    出版者: 台灣建築學會
    摘要: 人類習慣將身體置於一個三度空間內,經由身體的介入,啟動行為、參與互動,進而產生不同空間感知和情緒。知名瑞士建築師Zumthor強調使用者的情緒與空間氛圍之間的重要性,心理學家Mehrabian和Russell(1974)提出PAD三維情緒空間和8種情緒,常作為心理學家評估人們情緒的方式。現在數位科技的發展,讓資訊傳遞可以即時回饋並互動,而利用腦機介面(BCI)結合電腦運算,將人類因情緒而產生不同腦波的波長進行解碼,並推衍計算人類當下的情緒,以支應人類生活的便利性及智慧化。

    本研究企圖透過探討大腦與情緒的關係,於以建構一個可以和空間互動的運算化模型(稱之為EMO-Space),提供空間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因個人情緒而自主性地找到相對應的空間模式,進行動態性地調整以滿足空間的使用者。主要研究方法先了解PAD的三維情緒理論,以及情緒對於空間和腦波的關係,再整合實體運算的腦機介面(BCI)和其運算機制,最後,此運算化模型經由PAD模型指標的整合、情緒轉化的機制,和訊息傳遞的控制等而建構,此情緒空間的運算化模型將提供未來情緒空間智慧化的基礎。
    關聯: 第34屆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發表會論文集
    顯示於類別:[建築學系暨研究所] 會議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