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62822/95882 (66%)
Visitors : 4019968      Online Users : 941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23614


    Title: 理論與實務的互補:通識美學課程的設計
    Authors: 王志銘
    Keywords: 審美判斷;審美主觀性;審美客觀性;藝術天才;獨創性;典範性
    Date: 2022-11-18
    Issue Date: 2023-04-28 18:45:18 (UTC+8)
    Abstract: 摘要內容:
    傳統哲學家的美學理論時往往受其自身理論體系影響,導致理解上困難重重,也使得一般人與不擅長理論的藝術創作者望而卻步。更有甚者,這些高深理論的建構者往往缺乏實務創作經驗,其所建立的理論往往經不起實務的驗證,甚至完全背離實際的創作發展,不僅對增進學生們的美學素養毫無幫助,嚴重者甚或誤導方向,使其背離真正的美感更遠。
    作為通識的一門美學課程,如果只是帶領學生閱讀理解哲學家們的美學理論,不僅乏味甚至使學生望而卻步。美學課程更應該以藝術創作的實務經驗來輔助探索美學家們所欲釐清的審美問題。例如:審美是個人主觀的喜好抑或有客觀的評判標準?藝術有特定規則嗎?天才為何在藝術創作領域裏如此重要?我們為什麼需要藝術?
    1、 美學家的誤導實例:1.以海德格「論藝術的起源」一文舉梵谷畫作為例。2.以康德「判斷力批判」一書將音樂列在藝術排行最低為例。
    2、 如何提升鑑賞能力:常常進出博物館、音樂廳就能增進美感鑑賞能力嗎?美學家兼電影導演Rudolf Arnheim的衷誠建議,實務創作經驗的必要性。
    3、 談鑑賞的標準:以故宮于右任大展作品「文天祥正氣歌」爭議為例,談藝術創作技藝高下的客觀性,以及權威機構的不可靠。兼論蘇東坡的楊花詞為何評價要比賀知章的楊花詞好。
    4、 天才的獨創性與典範性:康德對藝術天才的定義,對照騙倒蘇士比拍賣會的世紀偽畫大師。
    5、 審美的主觀喜好:古典、爵士、流行音樂任君挑選,水墨、油畫任君遨遊。大腦神經音樂美學對「熟悉歌曲」的審美研究。
    6、 藝術本能與品味的培養:從自然界的求偶行為,轉變為藝術家個己生命內涵的淬煉提升,與源源不竭創造動力的呈現。
    Appears in Collections:[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 Proceeding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42View/Open

    All items in 機構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