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64191/96979 (66%)
造訪人次 : 8238710      線上人數 : 7403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23079


    題名: 唐代斷屠政策的發展與社會變遷
    作者: 吳景傑
    關鍵詞: 斷屠;飲食習慣;農業生產力;prohibition of livestock slaughter;dietary habits;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日期: 2013-09
    上傳時間: 2023-04-28 16:51:00 (UTC+8)
    出版者: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摘要: 唐朝自立國以來便持續推行斷屠政策,目前的研究多將此一政策解讀為宗教性的行為,但政策的制定必然有其複雜的考量,以因應龐大帝國的運作,並且適應各時各地的現實需求。每一道斷屠政策隨著時空的不同,其背後是否有不同的動機?為解答此問題,本文收集唐朝政府頒布的五十餘道斷屠政策,依照頒布的時間排列,觀察斷屠政策的整體演變。透過本文的討論可以發現,宗教因素與皇帝誕辰忌日固然為政策制定的原因之一,但斷屠政策同時也反映唐代不同時期牲畜供需失衡的問題:國初是為了重建,保護具有勞動力的牲畜;盛世則是飲食習慣的改變與對外戰爭的消耗,導致需求大過於供給;安史之亂後,中央政府失去西北畜牧區,對內控制力亦削弱,為了維持耕牛數量再度採取國初保護生產力的政策。
    關聯: 史原 (4=25), p.197-233
    DOI: 10.6672/shiyuan.2013.25.05
    顯示於類別:[歷史學系暨研究所]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100檢視/開啟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