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當代社會所產生的許多議題中,經濟不平等是最值得注意的議題之一。至少從十九世紀開始,社會科學家早已對經濟不平等感到興趣,馬克斯、韋伯、亞當斯密以及其他學者都致力於回答為什麼經濟不平等會隨著工業化而升高,以及如果有方法可以處理的話,應該如何解決經濟不平等的問題。收入分配是本文關注的焦點,它是經濟不平等的重要指標之一。檢視收入分配中的不平等程度,對於"誰獲得什麼?"這個問題提供了經驗性的答案。本文認為中央政府的角色、行為與政策,決定了收入平等分配的規模。過去對於台灣貧富差距惡化的解釋大多建立在經濟學與社會學的理論,如技術勞工的供給與需求、經濟全球化下產業的外移與結構的改變、階級衝突以及低技術勞工失業率上升等等,鮮少從政治的角度來解釋台灣經濟不平等的成因。政府制度、行為與政策對收入不平等的影響經常被忽略,但它們卻是很重要的解釋因素。有別於經濟與社會學的解釋,本文試著探索總體的政治動態對分配結果的影響,聚焦在政黨政治在國會與政府的運作,對收入分配的影響。本文所關心的依變數是經濟不平等,運用收入不平等的估計當作經濟不平等的指標,資料來源是來自世界不平等資料庫(World Inequality Database, WID),資料含蓋的時間是 1977 年至 2019 年台灣收入不平等的情況。運用這段期間國民收入的時間序列資料,來檢視造成台灣經濟不平等的政治原因。資料的測量是以時間為單位,因此分析單元為台灣/年。理論架構主要處理政治動態因素對經濟不平等的效果,本文採用誤差修正模型(error correction models)建構多重時間序列資料中不同變數的動態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