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62797/95867 (66%)
Visitors : 3745092      Online Users : 500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21665


    Title: 轉向後新自由主義--「智利模式」的再修正(1990~2021)
    Authors: 黃富娟
    Keywords: 智利;新自由主義;認知社群;ECLAC;CIEPLAN
    Date: 2021-11-28
    Issue Date: 2021-12-15 17:07:06 (UTC+8)
    Abstract: 智利轉向新自由主義國家,始自1973年皮諾契將軍結合「威權政體」和「市場中立」原則建立「智利奇蹟」。當時仰賴「芝加哥男孩」撰擬的《磚:智利軍政府的經濟政策基礎》(El Ladrillo: Base de la Política Económica del Gobierno Militar Chileno)作為經濟政策圭臬,並奠定經濟學人技術官僚主導經濟事務的正當性,自此開啟了智利長達四十年的穩健成長。因此,多邊金融機構無不主張存在一種「智利模式」(Chile Model)值得仿效。
    然而,「智利模式」在過去三十年因應全球化與社會需求出現重新導向。自1990年代民主轉型開始,中左聯盟修正新自由主義模式,走向強調「成長」與「平等」雙目標,形成「智利模式」再修正。除強調出口與外資導向成長外,也在經濟治理上出現反週期經濟調控、重新管制資源、提高課稅作為「重分配」財源;同時亦在教育、健保與勞工議題上出現反新自由主義原則的趨勢。弔詭的是,伴隨成長與消貧的雙績效,智利仍於 2006 年陸續爆發社會抗爭、且 2019 年地鐵事件更延燒為對新自由主義模式的否定,並引發「智利模式」是否可行的爭議?本文主張,「智利奇蹟」始自芝加哥男孩奠立市場經濟路線的正當性,當時受到經濟學人與多邊金融機構等「認知社群」(EC)影響甚鉅。但「智利模式」之存續,則仰賴在深化經濟全球化下,不斷修正新自由主義經濟全球化衍生之困境來延續奇蹟。為捕捉「智利模式」的內涵及其軌跡調整的驅力,本研究採取歷史制度論與社會建構主義,試圖探討受左右派「認知社群」影響的經濟技術官僚與中左翼政黨,在回應週期性經濟危機與社會需求上,如何重塑對於發展的理解,並重新校準「智利模式」。初步發現,儘管「智利模式」強調市場經濟的不可撼動性,但在ECLAC認知社群影響下,已朝向「成長-福利模式」方向轉型。
    Relation: 2021台灣社會學年會
    Appears in Collections:[拉丁美洲研究所] 會議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42View/Open

    All items in 機構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