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62830/95882 (66%)
造訪人次 : 4150094      線上人數 : 669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20217


    題名: 系統原型操作的建築設計教學策略
    其他題名: Teaching Strategie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base on System Prototyping Operation
    作者: 游瑛樟
    關鍵詞: 建築材料;系統原型;設計方法;建築皮層;構造組成;Architectural Material;System Prototyping;Design Methodology;Building Skin;Building Composition;TSCI;TSSCI
    日期: 2020-09
    上傳時間: 2021-03-16 12:10:21 (UTC+8)
    出版者: 臺灣建築學會
    摘要: 建築學中兩個最重要的支柱:空間與物質,是建築學中最相互協作,也最相互拮抗的兩大力量,戰後因混凝土與鋼構技術的成熟與主流化,導致建築設計者減少在物質構法上的專研與投資,轉而向空間理論發展,造成物質理論與發展在設計教學上被邊緣化。然而空間與感知理論,亟需物質操作技術,才能使建築學得以推進。物質科技包含了許多的面向,諸如性能與美學的平衡、建構效益極大化的富勒理論,而當下熱門的數位演算與製造,亦算是從設計理論過渡到物質操作技術的典範。工藝技術卻需要透過建築工程學的轉譯,才能真的成為建築現實的存在,達到建築的實用價值標準。基於前述的理念,透過材料與構成方法所建構出的原型作為操作與研究的基礎,再逐漸的往上與整體的機能、涵構、現象進行媒合。課程知識以建築系統以及細部實務為基礎,轉換到設計上著重在介面(Interface)以及組構(Composition)兩個命題操作,這種教學方法,側重將原型設計的角色突顯出來,進而可以在較為單純的條件下,探索更深入的建築系統構成關係。
    關聯: 建築學報 113,頁19-38
    DOI: 10.3966%2f101632122020090113008
    顯示於類別:[建築學系暨研究所]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70檢視/開啟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