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60695/93562 (65%)
造访人次 : 1047959 在线人数 : 35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全部機構典藏
工學院
建築學系暨研究所
--期刊論文
查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进阶搜寻
主页
‧
登入
‧
上传
‧
说明
‧
关于機構典藏
‧
管理
淡江大學機構典藏
>
工學院
>
建築學系暨研究所
>
期刊論文
>
Item 987654321/120217
数据加载中.....
书目数据导出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引文信息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20217
题名:
系統原型操作的建築設計教學策略
其它题名:
Teaching Strategie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base on System Prototyping Operation
作者:
游瑛樟
关键词:
建築材料
;
系統原型
;
設計方法
;
建築皮層
;
構造組成
;
Architectural Material
;
System Prototyping
;
Design Methodology
;
Building Skin
;
Building Composition
;
TSCI
;
TSSCI
日期:
2020-09
上传时间:
2021-03-16 12:10:21 (UTC+8)
出版者:
臺灣建築學會
摘要:
建築學中兩個最重要的支柱:空間與物質,是建築學中最相互協作,也最相互拮抗的兩大力量,戰後因混凝土與鋼構技術的成熟與主流化,導致建築設計者減少在物質構法上的專研與投資,轉而向空間理論發展,造成物質理論與發展在設計教學上被邊緣化。然而空間與感知理論,亟需物質操作技術,才能使建築學得以推進。物質科技包含了許多的面向,諸如性能與美學的平衡、建構效益極大化的富勒理論,而當下熱門的數位演算與製造,亦算是從設計理論過渡到物質操作技術的典範。工藝技術卻需要透過建築工程學的轉譯,才能真的成為建築現實的存在,達到建築的實用價值標準。基於前述的理念,透過材料與構成方法所建構出的原型作為操作與研究的基礎,再逐漸的往上與整體的機能、涵構、現象進行媒合。課程知識以建築系統以及細部實務為基礎,轉換到設計上著重在介面(Interface)以及組構(Composition)兩個命題操作,這種教學方法,側重將原型設計的角色突顯出來,進而可以在較為單純的條件下,探索更深入的建築系統構成關係。
關聯:
建築學報 113,頁19-38
DOI:
10.3966%2f101632122020090113008
显示于类别:
[建築學系暨研究所]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浏览次数
index.html
0Kb
HTML
44
检视/开启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TAIR相关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