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機構典藏:Item 987654321/11723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62822/95882 (66%)
造訪人次 : 4016167      線上人數 : 550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17237


    題名: 哈伯馬斯溝通行動理論分析:兼論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之實踐
    其他題名: The application of Habermas's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to the Cross-Strait Military CBMs.
    作者: 戴振良
    關鍵詞: 國際關係;國際安全;戰略;文集
    日期: 2011-06
    上傳時間: 2019-10-03 12:12:39 (UTC+8)
    出版者: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
    摘要: 哈伯馬斯在溝通行動理論的基本假設是,建立在「理想言談情境」下進行溝通,溝通雙方始能將討論層次逐步深化,形成真正的共識。哈伯瑪斯期望藉由溝通理性的實踐、透過開放平等的溝通管道,建立合理化概念與共識。事實上,溝通行動的理論基礎不是建立在手段或技術的目的和理性之上,而是建立在以語言為媒合的溝通合理性之上。然而,當前兩岸均有從事軍事互信機制之意願,往往雙方流於「各說各話」的情境,缺乏誠意以談判解決問題。中共在推動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時將會堅持以一個中國為前提,或至少堅持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原則,但臺灣方面未必能接受此一原則,企盼能藉軍事互信機制達到維持現狀之目標,兩岸當局若無共識,將無法進一步發展出合理的共識。因此,兩岸軍事互信前提應以「理想言談情境」中形成合理共識的過程與方法,雙方彼此間達到相互理解的溝通理性,才能為共識找到合理的基礎。唯有兩岸在軍事互信機制談判過程中,如何讓雙方參與者都有相等的機會,陳述性的言談行動,以便能進行解釋、說明、質疑、反駁及辯論等。因此,兩岸對彼此軍事互信的實踐,必須透過對話的反省與人道的建構,而非以強迫的方式實施,溝通必須建立在相互尊重、彼此對等的基礎上,才能導向相互理解,進而達成共識,並在異中求同中,循序漸進開啟協商與合作的目標。
    關聯: 論辯與融合─解析國關理論與戰略研究
    顯示於類別:[公共行政學系暨研究所] 專書之單篇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