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62797/95867 (66%)
造訪人次 : 3729080      線上人數 : 457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17235


    題名: 災害防救體系探討國軍的角色與定位
    其他題名: he roles and actions of R.O.C. military i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 system
    作者: 陳振良;湯文淵
    關鍵詞: 軍事教育;國防教育
    日期: 2018-07
    上傳時間: 2019-10-03 12:12:36 (UTC+8)
    出版者: 翔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冷戰結束後,隨著國際安全環境之變遷,安全概念趨向於多元化與複雜性,行程涵蓋傳統安全(Traditional Security)與非傳統安全(Non-Traditional Security)範圍。國軍的角色與定位亦須隨之調整,除了擔任軍事作戰任務外,也須面對複合式災害的救援行動。換言之,國軍除了平日加強建軍備戰準備之外,也肩負非傳統安全威脅的任務,也就是國軍的角色相較的也和以往有所不同。
    事實上,非傳統安全威脅是指國家內部性的非軍事威脅因素,除了經濟或社會的人為侵害之外,還源自於大自然形成的天然災難,如地震、風災、水災、火山爆發、海嘯及其引發的後續衝擊。 相較於傳統安全以軍事作戰的用兵思維為考量,非傳統安全威脅不管是類型、意涵、發展過程,及其行為體的複合式災害,都比傳統安全威脅更難以面對。
    事實上,台灣也常常面臨複合式災害侵襲之苦;主因是氣候變遷導致自然資源(水、食物、能源)遭受破壞,地球人口承載力下降,導致疾病、饑荒、人口遷移、經濟衰退、水資源缺乏,為爭奪有限資源,將誘發國家間政治與軍事上的衝突。 尤其天然災害所造成的複合式災害的損害遠遠超過傳統軍事安全危害程度,當國家面對此一非常時期時更需及時動員軍隊或由軍隊判斷災情主動投入,以爭取救援時效, 遂使軍隊在國家災害防救體系的角色受到廣泛關注與討論。
    因此,國軍在面臨傳統軍軍事威脅不減反增、少子化致使兵力目標日趨精簡、國防預算額度日益緊縮狀況下,欲求固守國土防衛效益及兼顧主動支援效能,其政府災害防救體系之角色為何?其投入災害防救時機與階段為何?實值得進一步深入分析。本文內容先針對災害防救機制緣起分析加以探討,再提出防衛動員機制運作分析,進而探討現存災害防救與防衛動員體系運作困境,最後,提出國軍未來災害防救角色與定位,以提供政府釐訂國軍災害防救政策性參考。
    關聯: 全民國防教育進階叢書
    顯示於類別:[公共行政學系暨研究所] 專書之單篇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