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機構典藏:Item 987654321/11692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64191/96979 (66%)
造访人次 : 8198060      在线人数 : 7952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16927


    题名: 企業內部監督與信用風險之關聯性研究
    其它题名: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rporate Internal Supervisory and Default Risk
    作者: 黃健銘;蘇欣玫;李彥賢
    关键词: 內部監督;KMV模型;董監事質押;Internal supervisory;KMV model;Pledges of the director and supervisor
    日期: 2009-12
    上传时间: 2019-09-10 12:10:49 (UTC+8)
    出版者: 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摘要: 本研究目的在於檢測國內公開發行之上市公司,內部監督優劣是否對企業信用風險存在顯著之影響。研究樣本選定1997年至2007年之存續公司,並藉由KMV模型進行信用風險的推估,同時採用具橫斷面及時間序列之縱橫數據(panel data)進行實證。結果發現當董監事持股比率愈高或董監事質押程度愈大時,將使公司內部監督的效果下降,加深內外部股東間代理衝突的問題,進而可能提高公司承擔風險的程度。此外,債權人監督的程度、市場投資人預期及董監事之規模利益,皆有助於減輕公司之代理問題,並降低企業的信用風險。另一方面,在依資產規模進行分組實證後,結果顯示大規模公司之董監事質押比率與信用風險呈現正向顯著關係,但小規模公司則無此現象。最後,在舉債成本相對較低的誘因下,債權人監督所帶來的利益,將顯著反應在大規模的公司,且有效減緩董監事質押所帶來的衝突,提昇公司整體價值和降低信用風險的承擔;但此效應並沒有存在於小規模的公司。
    關聯: 企業管理學報 83, p.1-32
    显示于类别:[財務金融學系暨研究所]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214检视/开启
    企業內部監督與信用風險之關聯性研究.pdf1708KbAdobe PDF1检视/开启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TAIR相关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