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64176/96941 (66%)
造訪人次 : 9196909      線上人數 : 14162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15299


    題名: IPO 詢價圈購配售行為-利益分享觀點
    其他題名: Allocations in Ipo Bookbuilding: The Profit-Sharing Vi Ew
    作者: 陳薇如
    日期: 2016-10-31
    上傳時間: 2018-10-18 12:14:19 (UTC+8)
    摘要: 本研究檢定詢價圈購股份分配的「利益分享假說」。詢價圈購制度賦予承銷商分配的裁量權,然而承銷商在詢價圈購後如何分配股票,則是一個重要的議題( Ritter & Welch, 2002)。由於資料取得及假說驗證的困難,在IPO的文獻中有關詢價圈購股票分配的研究不多。在前一個研究計劃中,我們發現我國的詢價圈購案件中,限價圈購單獲得顯著較高的分配與圈購獲利,符合詢價圈購的資訊取得理論;此外,承銷商的分配相當重視發行公司股權分散的考量,並且也考量自身的承銷風險。然而文獻上指出,承銷商的股份分配行為也可能存在代理問題,承銷商可能分配較多折價的股票給提供與承銷商較多利益的投資人,藉由分配的裁量權分享一部分的折價發行利益(Reuter (2006); Ritter and Zhang (2007); Nimalendran, Ritter and Zhang (2007)) 。本研究以Nimalendran, Ritter and Zhang (2007)的實證模型為基礎,檢定文獻上提出的此項利益分享假說,實證模型主要驗證折價發行損失與IPO前後最流動股票的交易量之間的關係,主要用以檢定承銷商的IPO股票分配是否部份基於投資人支付的交易手續費。實證結果發現折價發行損失與IPO相關交易量具有顯著正相關,驗證承銷商會分配較多股票給進行IPO相關交易用以產生交易手續費換取股票分配的圈購者,支持詢價圈購配售的利益分享假說。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冷市場的情況下,利益分享假說則不成立。
    顯示於類別:[會計學系暨研究所] 研究報告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