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機構典藏:Item 987654321/11241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62830/95882 (66%)
造訪人次 : 4049026      線上人數 : 649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12418


    題名: 洛夫、余光中與鄭愁予現代詩中的古典意識(1972-1983)
    作者: 楊宗翰
    關鍵詞: 古典意識;臺灣現代詩;余光中;洛夫;鄭愁予
    日期: 2017-06-01
    上傳時間: 2017-12-19 02:10:24 (UTC+8)
    出版者: 淡江大學出版中心
    摘要: 面對七○年代臺灣內外局勢鉅變及戰後世代詩人們的批判反思,前行代詩人顯然並非無感不覺。洛夫(1928-)、余光中(1928-)與鄭愁予(1933-)三位詩人堪稱代表,經過了前一階段之現代主義洗禮,他們不可能滿足於素樸的「以詩反映現實」,亦不願陷入過度晦澀、超現實及自動書寫之誘惑。故三人改以創作來反思五○年代「橫的移植」以降之侷限,但書寫所求既非仿古、更非復古,而是想從中國古典文學之典故、意象、體裁、題目、技巧、節奏、聲韻、詞彙乃至抒情方式中汲取資源,再鑄新詩—此即三人現代詩中之「古典意識」(classical awareness):下筆時自覺地或引古籍、或援古詩、或話古人;思維與情感卻是十足「現代」,可謂替彼時的詩創作開闢了新境新途。融傳統於現代,化西方入東方,洛、余、鄭三位現代詩人將古典意識經由書寫實踐,雄辯地回應了臺灣戰後世代詩人與新興詩社/詩刊的挑戰。這三位已卓然成家的前行代詩人,必須在七○
    年代找到跟臺灣戰後世代詩人們對話的接點。回眸傳統、鎔鑄古詩、再創新境,讓現代詩顯得更為「東方」與「中國」,遂成為當時他們共同的選擇。
    關聯: 淡江中文學報 36,頁199-225
    DOI: 10.6187/tkujcl.201706.36-7
    顯示於類別:[中國文學學系暨研究所]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238檢視/開啟
    洛夫、余光中與鄭愁予現代詩中的古典意識(1972-1983).pdf3956KbAdobe PDF1檢視/開啟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