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62827/95882 (66%)
造訪人次 : 4030219      線上人數 : 727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11934


    題名: 烏爾利希・貝克「風險社會」論述下的日本原發文學書寫―對照多和田葉子與亞歷塞維奇有關核災創作―
    作者: 曾秋桂
    關鍵詞: 烏爾利希貝克;「風險社會」 核災書寫;《獻燈使》;《車諾比的悲鳴》
    日期: 2016-12-30
    上傳時間: 2017-11-01 02:11:03 (UTC+8)
    摘要: 本論文援用烏爾利希・貝克(Ulrich Beck)主張「風險社會」的論說(risk society theory 1986 年)的概念,分析了同樣是以核災為主題創作之多和田葉子的《獻燈使》(2014)以及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的《車諾比的悲鳴》(1997)兩部作品。經由兩者之分析對照之後,可以獲得以下確定的論點。多和田葉子所創的《獻燈使》提示的3 個思考方向。一為當人類遭逢到共業的大災難、自食其果時,有可能採取物種突變進化方式,躲過浩劫餘生。二為笑看嚴肅課題,認真思考對策。三為脫日課題,的確值得傾聽。而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所創的《車諾比的悲鳴》中提示的3 個主題(阿富汗戰爭與輻射、家鄉與墳墓、上帝與祈禱),的確是反映出受到車諾比事件衝擊人們的如實心聲。兩者核災書寫的差異,除了可視為文化差異的反射之外,更能窺得日本含蓄表達憤怒、苦中作樂、宿命論中懷抱希望的原發文學書寫之一環。
    關聯: 『日本論叢』34 P1-20
    顯示於類別:[日本語文學系暨研究所 ]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2075356X-201612-201703280009-201703280009-1-20 (1).pdf775KbAdobe PDF49檢視/開啟
    index.html0KbHTML60檢視/開啟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