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機構典藏:Item 987654321/108734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64191/96979 (66%)
造訪人次 : 8504275      線上人數 : 8216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08734


    題名: 論朱子學在南康的流衍
    作者: 李蕙如
    關鍵詞: 朱子學;李燔;黃灝;南康
    日期: 2016-10-28
    上傳時間: 2016-12-06 02:10:52 (UTC+8)
    摘要: 朱子龐大的思想體系並非少數後繼者所能傳承、發揚的,分化為必然趨勢,卻也使朱學更完善充實。朱子之學具有擴散性,其人學說突破地域文化範疇,隨著門人數目日益增多,學說分布空間也越來越大。朱熹在淳熙六年(1179)知南康軍,對當地的世風有明顯的改善。名列《宋史‧道學傳》中的李燔、黃灝同從學朱子,且皆為南康人,一為都昌,一為建昌。具體而言,建昌、都昌均屬南康軍,為江南東路,其中,黃灝雖為都昌人,但知隆興府,隆興府屬江南東路,由此,可大致界定李、黃兩人活動地域:李燔屬朱學核心區,黃灝則將朱學加以傳播,使影響幅員更為廣大。他們受到朱熹不同程度的沾概,且因有著各自不同的性格與生活際遇,對朱子學的開展與傳播貢獻也各有特色。擴而言之,從不同方面傳播朱子學,在朱學系譜中彼此對話,也因應當地有待重建秩序的問題,顯現地域特色,而在朱學系譜中彼此對話,相互輝映。
    關聯: 儒學研究
    顯示於類別:[中國文學學系暨研究所] 會議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論朱子學在南康的流衍_議程1.jpg428KbJPEG211論朱子學在南康的流衍_議程1.jpg.jpg
    檢視/開啟
    論朱子學在南康的流衍_議程2.jpg435KbJPEG166論朱子學在南康的流衍_議程2.jpg.jpg
    檢視/開啟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