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機構典藏:Item 987654321/10659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62797/95867 (66%)
Visitors : 3734768      Online Users : 418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06590


    Title: 人民幣國際化的心理模式
    Authors: 林偉修
    Keywords: 人民幣;國際化;國際貨幣;時序不一致
    Date: 2015-11-15
    Issue Date: 2016-04-27 11:17:59 (UTC+8)
    Abstract: 2008年美國發生金融危機之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2009年G20高峰會召開之前發表「關於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一文,認為唯有創造脫離國家主權的國際儲蓄貨幣,才能長期穩定國際貨幣體制。不過,令人玩味的是,這篇文章的後續效應卻是引發一連串關於「人民幣能成為國際貨幣嗎?」的研究。人民幣無疑是國際貨幣候選人之一,但許多相關研究指出,人民幣欲成為國際貨幣最大的難處,就是中國在金融方面的自由化與市場化程度不足。換言之,這些研究認為解除資本管制,將人民幣的利率與匯率市場化,提升人民幣在國際的使用,最終人民幣將可成為國際貨幣。準此,本文所關注的問題是,即便中國採行金融自由化政策,中國對於自由化與市場化的概念是否與西方國家相同?本文認為,中國承襲其經濟發展的途徑,以北京共識作為中國金融市場自由化的指導原則。但是從政治經濟的角度來說,金融市場自由化的目的是要減少市場上的資訊不對稱的問題,北京共識只會加深資訊落差,造成嚴重的時序不一致的問題,這將不利於人民幣的國際化,無助於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本文觀察中國人民銀行與國務院對貨幣政策的作為及經濟數據上的變動,用以說明其自由化與成效的落差。
    Relation: 2015年台灣政治學會年會「民主與治理的挑戰」國際學術研討會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 Proceeding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21View/Open

    All items in 機構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