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62797/95867 (66%)
造訪人次 : 3730355      線上人數 : 630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04417


    題名: 重構框架——馬華文學、臺灣文學、現代詩史
    其他題名: Redefining Frames: Chinese Malaysian Literature, Taiwan Literature, and History of Modern Poetry
    作者: 楊宗翰
    關鍵詞: 文學史框架;世界華文文學;台灣現代詩史;新興華文文學;補充邏輯
    日期: 2004-06-01
    上傳時間: 2016-01-06 10:58:25 (UTC+8)
    摘要: 「框架」是本篇論文的關注焦點。筆者以為,因為研究者普遍缺乏對自身位置(positioning)的反思,故所謂「馬華文學與台灣文學」這類偽命題或舊框架都尚待批判與檢討。本文隨後分別檢視了「海外華文文學」、「世界華文文學」與「新興華文文學」三種框架,發現只有「新興華文文學」此框架能跟單一原鄉論徹底決裂,又可與後殖民論述相互呼應。歷來討論台灣文學「位置」者,並沒有誰提出過類似的思考。此框架的另一個好處,是提醒台灣文學研究者重新注意台、港、新、馬等「新興華文文學」複系統「系統之間」(inter-systemic)的文學關係-台灣文學從前就不是只有「本土(可)論」,此後亦然。文中並以台灣及香港兩地的現代詩史為例,呈現出這兩個複系統間的複雜互動關係。而德希遠的「補充邏輯」說,亦為未來重構詩史/文學史框架的利器。長期以來被「自然地」視為附屬的「補充物,實為(所謂)「主體」能否「新生」的關鍵,故也正是史家重建文學史工程的重心。
    關聯: 中外文學 33(1),頁 147-161
    DOI: 10.6637/CWLQ.2004.33(1).147-161
    顯示於類別:[中國文學學系暨研究所]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57檢視/開啟
    重構框架-馬華文學、台灣文學、現代詩史.pdf4602KbAdobe PDF0檢視/開啟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