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機構典藏:Item 987654321/10430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64191/96979 (66%)
造訪人次 : 8275031      線上人數 : 7470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04307


    題名: 探究社會文化理論中的「學習」-台灣JFL學習者討論活動之母語使用與協同式建構的學習
    作者: 中村香苗
    關鍵詞: 社會文化理論;小組討論;近側發展區;協同式建構之學習;母語使用;Sociocultural theory;group discussion;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collaborativ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use of mother tongues
    日期: 2015-06-30
    上傳時間: 2016-01-06 10:54:58 (UTC+8)
    出版者: 台灣日本語文學會
    摘要: 本論文從社會文化理論觀點出發,使用會話分析方法,來檢驗台灣JFL學習者的大三學生在討論活動中,如何協同建構出學習的契機。本論文特別檢視學習者在話語過程中使用中文的情境,如何從該情境展開出相互行為,進一步解明此行為如何連結到「近側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分析結果顯示,學習者話語之達成,是藉由是否及如何接受其他人的幫助,也就是學習者對於協助之部份適當調整,亦即「鷹架作用」(scaffolding),互動協商得來。本論文亦顯示出,在互動過程當中,學習者持續的、有意識的參與,對於協同式建構(collaborative construction)之學習的順利進行,是不可或缺的。此外,視學習者對於活動目的之瞭解而定,中文的話語行為不一定會引發日文話語上的協同式建構。因此,本論文主張,在課堂活動中,教師與學習者共同釐清活動的意義和目的,是相當重要的。所以,對於日語課討論活動裡中文的使用,他們必須建立出共通的認知和共識。
    關聯: 台灣日本語文學報 37, p.251-276
    DOI: 10.6205/jpllat.37.201506.11
    顯示於類別:[日本語文學系暨研究所 ]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94檢視/開啟
    探究社會文化理論中的「學習」-台灣JFL學習者討論活動之母語使用與協同式建構的學習.pdf1420KbAdobe PDF0檢視/開啟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饋